考虑过买扫地机器人,大概率听过甚至用过科沃斯。这个曾经靠性价比横扫市场的扫地机品牌,如今产品越卖越贵,功能越说越炫,但消费者的期待与失望同样高涨。骂归骂,科沃斯依然卖得不错。
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,科沃斯集团实现营收86.76亿元,同比增长24.37%,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增长势头。在全球消费电子疲软、家电行业库存高企的背景下,这份成绩单称得上稳健。尤其在中国市场,科沃斯以超过35%的市占率牢牢占据扫地机器人第一品牌位置,是不折不扣的“国民扫地机”。
可靓丽的财报背后,藏不住品牌长期的隐痛:尽管销量持续领跑,科沃斯在用户心中仍难以摘掉“硬件公司”“算法一般”“有点笨”等标签。其品牌溢价能力远不如iRobot这类有技术故事的国际品牌,也逐渐被石头科技在导航算法上的口碑超越,甚至在年轻人群中被云鲸、追觅以“设计感”和“极致性价比”弯道超车。科沃斯看似稳固的王座,正遭遇四面埋伏。
高光下的阴影
科沃斯的崛起,靠的是在扫地机器人这个品类上死磕到底。但如今,这种“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策略,反而变成软肋。到2025年上半年,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还是占了科沃斯总收入的75%以上。说白了,公司的命运几乎全押在这一类产品上。但这个品类本身波动就大:技术更新快、用户要求越来越高,还明显受季节影响,比如春秋就是淡季。结果就是,一旦这类产品的供应链或销售出点问题,整个公司的业绩就容易大起大落。
对比一下,早就布局“全屋智能”的石头科技,或者靠吸尘器、高速吹风机等多品类出击的追觅,科沃斯的产品线就显得比较单薄。石头不光扫地机卖得好,洗地机、空气净化器甚至商用机器人也逐渐成了气候;追觅则靠自家电机技术横跨了清洁、个护、机器人好几个领域,对抗市场波动的能力明显更强。
更尴尬的是,科沃斯这几年拼命推进的高端化,效果并不理想。虽然它的旗舰机型价格已经追上甚至超过iRobot,但在算法响应、障碍识别、智能化体验这些“软实力”上,却常常被用户吐槽“动不动就智障”。很多人愿意为iRobot的军工级技术背书或者石头的激光导航稳定性买单,但科沃斯主打的“AI视觉”和“YIKO语音”,却还没建立起真正让人信服的技术口碑。
除了品牌冲高困难,科沃斯还面临不少运营上的挑战:比如线下渠道越做越重、线上流量越来越贵;“重营销、轻研发”的质疑也一直没停,2024年他们的销售费用率还是超过20%,研发投入虽然总额在涨,但占比依然低于石头等竞争对手。所有这些结构性问题叠在一起,让科沃斯的转型之路走得格外吃力。
行业从蓝海变红海
如今的竞争早就是“全维战争”了,行业的较量不再只看产品功能,科沃斯面临的挑战正在变得愈发复杂和全面。
首先是石头科技在全球高端市场上的强势进攻。自从从小米生态链独立出来之后,石头一直坚持“技术高端化”和“品牌国际化”两手抓。他们2024年推出的G20系列在欧美市场特别受欢迎,凭借更强的吸力和更智能的算法,在科技爱好者中的口碑甚至反超了科沃斯。更值得留意的是,石头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了首款“扫地洗地二合一”机型,直接杀进了科沃斯最核心的战场。
而国内其他品牌也没闲着。追觅和云鲸不断从侧翼发起“奇袭”,追觅靠自研的超高转速马达(18万转/分钟)和更有侵略性的定价,在东南亚、东欧这些新兴市场增长非常快;云鲸则继续死磕“不用手洗拖布”这个痛点,凭借J4系列稳稳吃住了国内2000-3000元价位段的市场榜首。反观科沃斯,虽然整体销量仍然领先,但在推新节奏和对细分市场的反应上,还是显得有点慢、有点重。
另一方面,科沃斯一直强调“稳健优先”的产品策略。这虽然是一种优势,保障了技术成熟和品控稳定,用户不容易踩坑,但反过来也可能变成包袱,太过谨慎,就容易错过一些前沿功能的市场红利。比如2024年行业就开始普及的“机械臂边角清洁”,科沃斯直到2025年才全面跟上,比石头、追觅都晚了一步。在AI视觉识别、家庭机器人生态这些新兴技术布局上,科沃斯也显得比较保守。
就连最强势的洗地机品类,现在也不是高枕无忧了。随着追觅、美的、海尔这些玩家纷纷涌入,洗地机市场早已从蓝海变成红海。科沃斯旗下品牌添可虽然还在领先,但2025年上半年增速已经明显放缓。在黑猫投诉、小红书这些平台上,也渐渐能看到用户吐槽:“基站漏水这老问题还没彻底解决”“APP体验不如石头”“新品创新不太够”等等。
下一步该怎么走?
如今科沃斯已经不能只满足于“扫地机卖得最多”这个称号了。如果没法突破增长天花板,很可能陷入“规模变大,反而更不赚钱”的困境。首先摆在面前的是品牌问题:你卖得贵,用户是不是真的认?尤其在3500元以上的价位,有石头的G系列、iRobot的s系列这些强劲对手;而在性价比市场,小米、追觅、云鲸也在不断挤压。另一方面,技术话语权也越来越关键——导航算法、AI识别、多机联动……这些看不见的“软实力”,才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。
面对这种局面,科沃斯必须做出战略调整。比如坚决加大研发投入,尤其是在算法、传感器、人机交互这些底层技术上。2025年科沃斯把“AI实验室”推向前台,推出了基于端侧大模型的扫地机AIVI 3.0,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。虽然这条路投入大、见效慢,可一旦突破,就能建立起真正的技术壁垒。
光有技术还不够,还得拓展使用场景,打破“扫地机公司”这个标签。比如推出家用机器人、智慧农业传感器,甚至商用清洁机器人,都是可能的方向。也可以通过子品牌去切入不同人群,比如年轻人、养宠家庭、银发族,用更精准的产品打开新市场。
目前中国清洁电器市场还处在普及阶段,但用户越来越懂行,对手也越来越会创新。只有那些技术扎实、体验流畅、生态完整,并且能持续讲好品牌故事的企业,才能活得长久。智能硬件行业没有永远的赢家,只有不断升级的用户预期。
结语:
说到底,家庭机器人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硬件生意,而是一场关于技术储备、品牌认知、生态协同的综合竞争。必须清醒认识到:过去的技术优势,不等于未来的市场优势。机器人这条赛道,没有永远的情怀,只有持续的进化。如果科沃斯不能彻底跳出“清洁思维”,尽快补足品类创新、品牌年轻化、全球本土化这三块短板,那么即便它现在仍是扫地巨头,也可能陷入“强而不大、稳而不增”的困境。
科沃斯有技术、有供应链、也有忠实的用户,但它缺的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级解决方案;缺的是跳出舒适圈的勇气,是把产品延伸到更多场景的清晰思路,是一个超越“扫地”的新品牌形象。它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又一款扫地机旗舰,而是一个能重新定义下一代家庭机器人的产品。
这条路确实难走,但任何想成为“全球机器人标杆”的企业,都躲不过这一关。只靠一个明星单品迟早会遇到天花板,只有技术持续领先、品牌让人信任、战略清晰又坚决的公司,才能真正走得远,持续赢得用户和市场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