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厮杀的今天,巨头的护城河正被技术变革和用户习惯重塑一点点侵蚀。曾长期稳坐中国互联网市值头把交椅的腾讯控股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2025年第三季度,腾讯实现营收1928.7亿元,同比增长15.4%,净利润631.3亿元,尽管数据依然亮眼,但其增速已明显落后于字节跳动的35%和阿里云业务的28%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在游戏、社交、广告等核心业务领域,腾讯的份额正被竞争对手逐步蚕食。这一局面并非偶然,...
2
2025年,国内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34亿元,同比增长26%,继续领跑数字内容赛道。在这片热土上,红果短剧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,2025年9月,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2.36亿,同比暴增近94%,稳坐短剧类应用头把交椅。与此同时,红果正在内测“短剧带货”功能,试图将2亿月活用户与抖音电商链路全面打通,打造“观看—种草—下单”的闭环体验。这也意味着,中国短视频内容生态正从“娱乐消费”迈入“交易赋能”的新阶段。然而,这场以“算法+短剧”为...
3
2025年前三季度,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328.57亿元,同比增长18.61%,增速在全球医药外包行业中依然亮眼。然而,就在这份成绩单背后,是公司净利润率持续徘徊在20%左右,远低于国际龙头三星生物的30%以上,也低于国内同行凯莱英在细分领域的利润水平。规模在涨,利润却未同步起舞,这正是药明康德当前最真实的写照。与三星生物在生物药CDMO领域的咄咄逼人、赛默飞通过并购构建的“仪器+服务”超级平台相比,药明康德的“一体化CRDMO”模...
2
2025年前三季度,分众传媒营收96.07亿元,比去年涨了3.73%。这数字在眼下广告业不景气的时候,看着还行,但跟过去动不动两位数的高增长比起来,可就差远了。更关键的是,公司赚钱能力虽然还在,但资本市场给它的估价一直上不去。同时分众正面临来自梯媒同行的贴身竞争,以及互联网媒体平台跨界冲击的双重压力。尽管营收规模近百亿,资本市场对分众的估值却并未同步高涨。其市盈率长期低于互联网广告巨头,反映出市场对其增长模式与...
2
在中国家电行业的版图上,海尔智家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“家电制造商”,而是转型为一个覆盖全球、涉足多场景的生态品牌。2025年上半年,海尔智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:实现营业收入1564.94亿元,同比增长10.22%,高于行业平均增速9.19%,营收规模稳居行业第二,仅次于美的集团。这一增长,得益于国家“以旧换新”补贴政策的推动,以及其自身高端品牌卡萨帝的持续发力。然而,数字的背后,隐藏着更复杂的现实:海尔正面临来自传统家...
3
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,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。当亿纬锂能交出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营收102.98亿元、同比增长32.47%的“成绩单”时,资本市场却报以谨慎态度,股价在一周内震荡下跌逾5.13%。这种“数据亮眼、市场冷淡”的反差,折射出投资者对亿纬锂能长期竞争力的深层疑虑。几乎同一时间,宁德时代宣布其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突破50GWh,比亚迪则凭借刀片电池技术拿下欧洲某国最大储能项目订单。而储能新势力海辰...
4
作为中国保险行业的“国家队”与寿险市场的长期领跑者,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度被视为“稳健”与“安全”的代名词。然而,正是这家总资产超6万亿元、拥有最庞大线下代理人队伍的金融巨擘,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收入微增却暗藏隐忧的成绩单。财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营业收入2392.35亿元,同比增长2.1%,增速虽维持正值,但相较于其历史增速及同期部分竞争对手的业绩表现,这一数字显得颇为平淡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其核心的寿...
3
在数据中心与数字基建浪潮奔涌的2025年,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进入“洗牌期”。一边是“东数西算”政策推动全国算力网络重构,一边是AI大模型训练、超算需求爆发催生底层基础设施升级。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狂飙中,山高控股,这家以“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运营商”为标签的企业,因一场股价的过山车式波动,被推至舆论中心。2025年9月19日,山高控股股价单日暴跌76%,市场一片哗然;然而随后三个交易日,其股价连续反弹,累计涨幅超71%,9月24日单...
5
在城商行竞争日趋激烈的长三角经济带,一场关乎资源、科技与战略的较量正在悄然上演。当江苏银行以“2025年上半年营收448.64亿元,同比增长7.78%,净利润202.38亿元,同比增长8.05%”的亮眼数据登上城商行盈利榜首,并凭借日均盈利超1亿元的惊人表现被市场冠以“一哥”称号,外界在短暂欢呼之余,也不禁陷入深思:这份成绩究竟是实力使然的必然结果,还是区域经济红利下的短暂辉煌?从表面看,江苏银行似乎正享受着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...
7
在中国健康科技领域,镁信健康正以一种近乎“非典型”的方式重新定义行业竞争的边界。2022年至2024年,镁信健康实现营业收入10.69亿元、12.55亿元、20.35亿元,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。 这一增速,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,也使其在圆心科技、思派健康科技等一众竞争对手中,显得格外突出。这也是创始人兼CEO张小栋自创立镁信以来,一直坚持“通过支付创新撬动健康服务”战略的集中体现。与此同时,公司核心高管、COO王宏宇在供应链与保险...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