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抖音的老对手,快手在今年三季度交出了一份看上去还不错的成绩单。根据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,公司营收约356亿元,同比增长14.2%,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双位数增长势头。不过,这份看似“稳中有进”的财报背后,快手其实在用户增长、业务布局和行业竞争等多个方面,正面临更深层的挑战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用户数据:三季度快手的月活跃用户平均为6.92亿,同比只增长了4.1%;日活用户为3.87亿,同比增长3.8%。这样的增速已经连续几个季度维持在低位,而同期抖音靠“全域兴趣电商”不断推进,视频号借助社交链持续吸引用户注意,小红书也通过“种草—转化”闭环加速商业化,表现都比快手更为抢眼。
相比之下,快手的增长更多是依赖现有流量的精细化运营,而不是用户基本盘的持续扩大。在行业整体进入“拼内功”阶段的今天,快手看似稳健的表现背后,其实隐藏着增长天花板渐近的隐忧。
小城生意,大生态
在打造高黏性社区这个领域,快手可以说已经筑起了一道挺特别的“护城河”。就在抖音和视频号忙着做大流量、布局全产业链的同时,快手走了一条更重视社区沉淀和信任关系的路,一门心思深耕“老铁经济”。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,快手的用户渗透率一直保持行业领先,低线城市用户占比超过六成。这份“下沉市场优势”,不仅给它带来了非常稳固的用户基本盘,更重要的是,还围绕强社交关系慢慢长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生态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快手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单纯的短视频内容平台。正积极转型,从一个“内容社区”升级为“内容+电商+服务”的综合平台。快手打造的电商模式,特别依赖主播和粉丝之间的那种信任感,慢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“信任电商”体系。2025年前三季度,快手电商的总交易同比增长28.5%,其中回头客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,主播和粉丝之间的互动频率也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在山东、河北这些地方的县域市场,快手还跟当地产业集群合作,推出了“产业带直播计划”,帮不少中小商家通过直播带货打开了销路。到现在,已经有超过2万家制造企业通过快手电商踏上了数字化转型的路,其中很多传统企业第一次“触网”就选了快手。
技术上快手也没落下,持续在加大投入。2025年第三季度,研发支占到总收入的12.7%,这个投入力度在行业里算比较高的。他们自研的虚拟人技术、AIGC内容生成工具这些新应用,也已经在电商直播和内容创作这些场景里落地了。尤其是在直播弹幕交互、实时美颜算法这些关键技术上,快手还拿过不少行业奖项,技术实力也逐渐被大家认可。
信任危机的阵痛
从2024年到2025年,快手平台上陆续出现不少用户投诉,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差、售后不给力等问题上,尤其像珠宝、服饰和生鲜这几个品类,尽管平台一再推动“信任电商”的治理行动,但品控和送货服务还是频频出状况。
要知道,快手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站稳脚跟,靠的就是“信任”这个核心,主播和粉丝之间那种牢固的关系,是促成交易的关键。所以一旦出现信任危机,对快手的伤害可不是短期业绩下滑那么简单,影响要深远得多。
说到底,这些问题不只是商品质量或服务跟不上的表面现象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,快手在“扩大规模”和“维护生态”之间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平衡。公司为了保持电商交易额的增长,不断给主播和商家更多流量支持,但在商品来源追溯、服务标准化、售后保障这些基础环节上,投入和建设还是慢了半拍。比如2025年第三季度,快手电商GMV虽然同比增长22.5%,但增速其实已经比去年同时期有所放缓。
眼下,资本市场对快手的“增长故事”也越来越理性。投资人不再只看GMV和收入增长有多快,而是更关心用户的长期价值、平台生态是否健康,以及新业务有没有突破的可能。如果快手不能尽快摆脱用户增长放缓的局面,重新找到增长的逻辑,那么在市场估值和投资者信心方面,可能还会面临更大的压力。
短视频战局,迈向全域
如今,国内的短视频和直播电商行业,已经告别了过去抢流量的阶段,全面进入了“经营留量”的时代。各类平台都在凭借自身的资源和基因,围绕内容、社交、电商、服务等方向,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快手正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“多维挤压”,竞争格局越来越复杂。
首先是以抖音为代表的“全域生态型选手”。依托字节强大的算法和产品能力,抖音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娱乐平台,而是升级成了覆盖“兴趣电商+本地生活”的超级入口。不仅在内容分发上做得精准,更关键的是把交易闭环也跑通了。抖音的厉害之处就在于,既擅长搞流量,又懂供应链;既能做内容,也能做服务,能力非常全面。
另一类不可忽视的力量,是像视频号这样的“社交关系型选手”。坐拥12亿月活用户,内容的分发逻辑从一开始就建立在熟人社交的基础上。这种基于信任的社交互动,带来了高粘性和高转化效率。已经成为腾讯增长最亮眼的业务之一。
除此之外,一些垂直类平台也在内容生态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。比如小红书,靠着“种草笔记”和用户主动搜索的习惯;B站则依靠浓厚的社区文化和圈层认同,牢牢抓住了年轻一代。就连淘宝直播也在推进内容化转型,重新提升了用户活跃度。这些平台可能在用户规模上不如快手,但在特定人群中的影响力却非常深。
所以对快手来说,眼下的挑战已经不仅是来自老对手的竞争,还有社交平台、内容社区、电商巨头等多方面的压力。过去快手靠“私域流量+信任电商”的模式在行业早期快速崛起,但现在整个行业进入了全域竞争阶段,这套打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。
快手的破局时刻
对于快手来说,如果一直只被看作“老铁们的自留地”,那要突破现有的用户圈层就会越来越难。虽然在用户黏性和社区氛围上确实做得不错,可一旦品牌形象被固化、用户结构过于单一,未来再想吸引高价值用户和品牌广告主,就会变得非常吃力。
所以,快手首先得打破大家心中“快手就等于下沉市场”这个刻板印象。看看其他同样从社区起家的平台,小红书靠深耕生活方式内容,吸引了大批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用户;B站则围绕Z世代文化,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调性。快手也得加快“向上渗透”的脚步,尤其要主动去和优质内容机构、品牌商家以及更高质量的创作者合作,不能总停留在原来的用户和内容生态里打转。
同时,商业化效率也得跟上。目前快手收入主要还是靠直播打赏,再加上线上营销和电商。直播收入占比仍然偏高,而本来潜力更大的广告和电商业务,变现效率却还赶不上行业头部水平。如果一直这么依赖打赏收入,增长天花板很快就会触手可及。这就要求快手不仅要守住社区氛围这个基本盘,更得在广告技术、电商基础设施和服务深度等方面多下功夫,真正把“内容+商业”这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。
最后,快手还要在内容与服务的协同上构筑核心竞争力。 可以借鉴抖音的“内容-电商-本地”一体化思路,把短视频、直播、搜索、商城等多个场景打通,打造“内容吸引用户—电商完成转化—服务增强粘性”的增长飞轮。同时,在广告产品上推进“品效合一”,帮助品牌主实现从曝光到转化的全链路优化。
结语:
快手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,看得出一家成熟公司稳健的一面。尽管面对抖音和视频号两大强劲对手,快手依然展现出了自己的韧性。这也证明了一点:短视频行业的竞争,早已不单单是抢流量那么简单,更关键的是社区氛围和用户之间的信任。
说到底,短视频的核心是人跟人之间的连接和表达。当整个行业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更多流量的时候,快手反而选择回归初心,坚持打造真实、温暖、多元的内容社区,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这里被看到、被关注。这种不盲目跟风、坚持做自己的策略,或许正是快手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原因。
下一个三年,如果快手能够持续加大技术投入,优化商业化效率,拓展用户圈层,稳健推进全球化战略,其在短视频行业的独特价值将更加凸显。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带来的活力和方向感,将为其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在巨头林立的短视频赛场,快手或许永远成不了最大的玩家,但完全可以成为最具温度和特色的视频社区之一。
红包分享
钱包管理

